高校开除作弊学生被判败诉,为何多因“程序问题”?
在一场状告母校的程序问题诉讼中,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姚兴思(化名)获得了胜诉,高校但他并未感到兴奋。开除
2021年1月的作弊一次考试中,姚兴思将手机带入考场。学生这是被判败诉校规禁止的行为,姚兴思被处以校规中最严厉的为何处分,开除学籍。多因随后,程序问题姚兴思起诉复旦大学,高校要求撤销处分。开除
2022年7月5日,作弊上海市静安区法院作出判决,学生撤销复旦大学对姚兴思开除学籍处分的被判败诉行政行为。
根据判决书的为何内容,法院认为,复旦大学在作出开除决定时,没有向姚兴思说明开除的理由,也并未听取他的申辩。
早在1960年代,教育部的工作条例中就有作弊即开除的规定,但到了1990年代,考虑到学生的前途,鲜有学校继续严格执行。
如果学生因此起诉学校,后者败诉的理由,许多与程序相关。南方周末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后发现,2012年-2021年间,共有62份与因作弊而被开除学籍、取消学位相关的判决书。在28起学生胜诉的案件里,未及时传达、未告知学生拥有申诉权利或未通知申诉时限等,是部分学校败诉的原因。
“学校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学生,应该首要考虑他们的受教育权。”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邹荣认为,不论是给予学生处分,还是对于试读期的规定,中国高校往往参照干部管理的方式管理学生,“在育人的目标之下,大学应该更有人文关怀的精神”。
2018年1月8日,临近大学期末考试,浙江某高校挂出的考试周防作弊横幅。图文无关。 (视觉中国/图)
迟到十个月的处分
姚兴思于2017年被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,他自述高考成绩在省内排名前300。姚兴思坦言,进入大学后,他的成绩并不突出,“时常要担忧课业成绩”。
疑似作弊的行为发生在2021年1月11日上午的病理生理学考试中。按照姚兴思的说法,他此前有把手机放在文具袋里的习惯,加上当天吃了感冒药,“大脑昏沉忘记把手机拿出笔袋”。结果,在当天考试准备拿橡皮时,发现笔袋里有手机,“我一时惊惶,在犹豫要怎么处理时,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”。
根据法院认定的事实,当时,监考老师发现试卷下有手机,手机浏览器中的内容与考试无关,但却有四张拍摄于考试当天的病理学知识相关照片。同日,姚兴思作出书面陈述称,考试中试图拿出手机
(责任编辑:法治)
-
根据联合国最新一轮全球人口估计和预测,2022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,2080年达到峰值104亿左右。2023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。那么,中国人口变动有何趋势?7月12日,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 ...[详细]
-
嫦娥二号深空探测突破2000万公里 28日10时18分,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公里,标志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。目前,卫星状态良好,各项飞控事件执行正常 ...[详细]
-
李同道强调,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。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各项规定要求,经常深入基层、深入现场查实情、出实招、做实功,做到真抓、会抓、常抓、抓到位。要切实抓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,确保全 ...[详细]
-
本报讯(通讯员 丁奕丹) 2月17日晚9点左右,身材偏瘦的青年男子许某拿着一把菜刀突然闯进邻居家,找正在邻居家串门的母亲吴女士要钱。许某见母亲没钱,便又转身掐着邻居周先生的脖子,要挟周先生给钱。 ...[详细]
-
新华社广州5月5日电记者邓瑞璇、郭翔、段菁菁)从百年老街的烟火市集到机器人滑雪的赛博秀场,从手作陶艺的匠心疗愈到多彩音乐节的激情“燃爆”,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全国文旅市场多点开花,消费需求呈现出追求沉浸 ...[详细]
-
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)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,3月1日起,我省调整各地最低工资标准。调整后的我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20元,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2.5元,分别增长10.9%和13.6 ...[详细]
-
本报讯记者 周伟)近日,东港区西湖镇通过“山东省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”将290余万元粮食补贴资金一次性全部发放到位,惠及全镇10566户种粮农民。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惠农政策,该镇自去年 ...[详细]
-
用创业成就人生梦想——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滕燕燕 本报通讯员 刘会琴 滕燕燕,莒县新红莊美业机构经理,新红莊美容美发培训学校校长。大学毕业后,学习理发,十多年来闯出了大学生创业之路,实现了自我发 ...[详细]
-
...[详细]
-
本报讯(记者 靳凤清)去年,我市共查处违章车辆172辆、“黑车”160辆、“克隆”出租车46辆、异地经营出租车6辆、违规修理厂62家,维护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。这是记者2月25日从市交通运输局获 ...[详细]